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赵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16 4:58:36
大连理工大学张哲:用最少的钱造最坚固的桥
 
在大连,有很多桥梁让你觉得妙不可言,如挑月桥,在当地被称为情人桥。这些桥梁的设计者没有那么多的浪漫情怀,有的却是一种近乎苛刻的严谨的态度,因为他知道,一座桥所要承担的重量和分量都不轻。他就是以设计广东西江金马大桥(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独塔砼斜拉桥)而蜚声海内外的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张哲。
 

 
张哲,大连理工大学桥梁研究所所长,风洞实验室主任,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博导。辽宁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风工程委员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桥梁设计理论,在该领域有多项重大创新技术,主持设计了100多座各类大型桥梁。
 
教学感言:
 
对学工程的研究生而言,一定要到现场学习,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新。
 
学习贵在专业精深,朝思暮想最不可靠,甚至进入社会后会后悔。
 
抢手的好苗子
 
说起自己的学习经历,已经64岁的张哲记忆犹新。1962年,他考上了唐山铁道学院,学习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1980年,他又考上兰州铁道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还是学习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前后学习间隔的12年里,张哲在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成天围绕着铁路和桥梁转来转去,还要在工地上挑土、绑钢筋等。“这段时间,实践可说非常丰富,从修路到修桥、建桥都有。”
 
本科学习时,张哲就对桥梁情有独钟,肯于钻研。虽说当时的学制是5年,但他学了4年就毕业了,“学得也差不多了”。
 
等到读研究生时,张哲因为有很强的实践背景,学习起来方向就非常明确,对于新知识,他更是一点儿都不放过。要看英文文献,张哲便从头开始学习英语;要利用新的计算工具,他便积极学习那时尚属稀罕物的计算机。所以,到了做毕业设计时,张哲成了导师指导的最好学生。“我当时搞高速公路弯桥的研究,导师指导时一说我就能领会,连他都说我这个学生能力还挺强!”
 
由于能力很强,硕士毕业后,铁道部把张哲留在了兰州铁道学院。然而,让张哲放心不下的是在老家沈阳的母亲,于是两年后,他要求调回去。当时,大连理工大学正准备建立桥梁专业,急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就慕名把张哲调了过去。那时候,深圳、上海等地的单位也以优厚待遇力邀他去工作。不过,当时大连理工大学抢先一步把他的档案调过去了,张哲随后来到大工的钢结构教研室。
 
初战告捷 再战成名
 
当时的大连理工大学,在桥梁设计这方面的影响力很低。面对这样的环境,张哲并不示弱,决定先找点活儿干,把牌子立起来再说。
 
张哲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大连某菜市桥的恢复。原来,这座桥在当时已有70多年的历史,随着卡车通行时撞上桥门架次数的增加,桥门架已经弯曲了,主要受力杆件破损,必须进行修正。张哲经过仔细勘查、计算分析之后,将桥门架设计成拱型,并现场指导施工,又安全又节省地完成了菜市桥的恢复工作。第一次在大连出手,张哲就赢得了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的好评,认为他的方案不但可操作性强,而且节约成本。
 
而真正让张哲开始崭露头角的,却是大连一个煤码头桥的加固工程。张哲介绍,这个煤码头桥最初是由德国设计、美国制造构件、日本进行安装的,钢塔架、门架、板梁等构造复杂、规模宏大,设计修复难度极高。
 
但是,在一片惊讶声中,张哲签了这个“有人说要等着看大连理工大学笑话”的合同。对于这一点,连当时学校的一位老教授去现场看了以后都感叹:“张哲,你的胆子太大了!”要知道,当时张哲生病刚恢复,走路上坡时都很困难。可张哲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因为当时一些有名的设计院都不敢接这个活儿,而他的设计报价还要比另一个单位低一半。 “钱都是学校的,我们无所谓。我只想把工作做好,让别人认可我们。”
 
张哲带着十几个人在桥上桥下仔细研究,最终提出设计方案。然而,他的设计方案在评审时却被人故意刁难。但由于张哲坚定的态度和异常的自信,结果专家组的评审人员反而被镇住了。“后来这个桥维修花了2000万元,业主十分满意。20年过去了,桥还是很好。”
 
当时,学校为表彰张哲的团队,专门从设计费里给了他们6000元的集体奖励。“我们那时候都挺艰苦,像我当时才80多元的工资。”这笔奖励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很好的肯定和鼓励。
 
这一次,张哲和他的团队不仅在大连,甚至在业内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
 
把桥梁建在大江南北
 
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机构,张哲深知,要想在大江南北闯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必然需要一些顶级的产品来实现这样的宏图。而这样的顶级产品,其过程注定是要费不少周折的。在金马大桥的项目上,张哲就经历了这样的周折。
 
据张哲回忆,1994年金马大桥公开招标时,计划投资3.2亿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为了竞标,当时的重庆桥梁公司还专门到辽宁找桥梁专家王伯惠咨询,请其推荐设计的领军人物。王伯惠回答,要想中标,就要找张哲。
 
于是,当年8月,该公司的老总带队,专门邀请张哲前去查看地形、桥位等。回来后,张哲带领团队进行设计研究,最终拿出了独塔砼斜拉桥的设计方案。这种方案可减少深水墩,有利于通航泄洪,可使施工难度及造价大大降低。方案一出,重庆桥梁公司的老总就表示肯定会中标。“因为还没人想出这样独特的设计方案。”张哲说:“当时感觉我们就像已经中标了一样。”
 
2002年12月,金马大桥通过了以林元培为主任,强士中、王伯惠为副主任,王永珩、罗玲、邵克华等为委员的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鉴定认为:金马大桥的“大型砼斜拉桥与T型钢构协作体系桥梁”设计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先后获得建设部和教育部优秀设计奖一等奖,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而在自锚式悬索桥建造中,以前主梁都做成钢桥,造价颇高,如果采用混凝土材料做主梁,则设计理论要有创新,设计及构造技术难度大,但可节省大量资金,由于设计理论和技术上的空白,此类桥梁一直无人问津。后来张哲率他的团队先后设计出了世界首座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大连金湾大桥和当时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抚顺万新大桥,其设计技术和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奖二等奖。在金湾桥之后,全国兴起了自锚式悬索桥热,大量自锚式悬索桥正在建造。
 
高瞻远瞩 广育人才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军人物,不仅要在业务上出类拔萃、锐意创新,而且还要具备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掌控全局的能力。张哲在这一点上无疑做得出色。
 
大连理工大学桥梁研究所要发展,就要舍得投入。张哲始终认为,眼光应该要放得远一些,抓住每一个机遇,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现在桥梁实验室的蓬勃发展是对张哲这一理念的最好证明。成功者永远不会躺在自己的成绩上睡大觉,桥梁实验室成立之后,张哲又卓有远见地向学校提出修建省内首座桥梁建筑民用风洞实验室。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校领导给予大力支持,拨款300万元用于扶持风洞建设,为了不给学校增添太大的负担,张哲毅然决定自筹328万元资金。“再苦、再难也要把风洞搞上去,这不是为了个人的事情,这是为了学科的发展、是为了学校的发展。”目前风洞已经正常运行两年多,大大小小共承接了20多个试验项目。
 
在育人方面,走以实践带动科研和教学的路子,这是所长张哲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理念。“其他学校设计和教学分开做,而我们从建所开始,就把实际造桥和教学科研融在一起。”
 
实战操练,真刀真枪地打拼,这是桥梁所的一大特色。研究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承担的每一个工程,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就让研究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最后在有经验的中青年老师指导下确定方案,进一步进行初设和施工图设计。在每年为研究生所开的课程中,对正在设计的工程进行专门讲座和理论指导,并且为每一个研究生都提供了去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监控和桥梁检测的实习机会。这样,从理论到实践都能让研究生学到真正的本领。多年来,除了本科生外,张哲还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他的学生每年都是“抢手货”,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来要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张哲教授教书育人理念的巨大成功。
 
《科学时报》 (2008-12-16 B3 综合)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