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唐钧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31 3:2:48
科学殿堂的科学发展:实事求是和人文精神

 

据10月27日《科学时报》报道,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路甬祥与中科院北京分院科研人员座谈会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陈和生院士呼吁“科学发展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他指出了两种在科技界蔓延的“非科学”乃至“不科学”的现象:一曰“考核指标上的经费导向”,二曰“引进人才中的恶性竞争”。平心而论,陈院士的批评是非常中肯的。
 
上述两种不良现象显然都与“钱”字相关:首先,对各研究单位的考核“以经费争取数量”——说白了就是把争取到手的钱多钱少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之一,这就把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骨干的注意力都引导到“经费争取和各种评审”上,而不问是否真的需要。这也就造成了如今科技界的浮躁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费的浪费,甚至有人把科研经费用到旅游和拉关系上。同时,在人才引进方面,脱离国家和中科院的薪酬体系搞恶性竞争——说白了也是钱烧的,出现了互相拆台挖角的现象,以致对职称和待遇的要求不断水涨船高。
 
坊间常说,“钱非万能,但没钱却万万不能”。但现在的情况是,“万万不能”的底线似乎早已不在话下,现实中,钱虽“非万能”,但至少也有“百能”、“千能”。实话实说,这和以GDP讲“政绩”应该是同一个思路。
 
地球人都知道:一个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是个关键。如果连最讲“科学”的神圣殿堂都被金钱所腐蚀,“科学发展”又如何能够实现?如今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几个紧要之处:一是要实事求是,经费也好,人才也好,都得按事物发展的本身规律办事,“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要反对物质主义,科技精英也需要多点人文精神。这两条可能正是当今社会所欠缺的,应该也是当前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初衷之一。
 
从陈院士的文章中还可以看到一点,就是全世界科技界都在通力反对的“管理主义”在中国仍然大行其道。当管理者把被管理者与一些被分解又分解的支离破碎的“考核标准”捆绑在一起的时候,现实目标和终极目标都不见了,人文精神也不见了,剩下的就只是一些为打分而打分的“管理碎片”。也许在流水线上,这些被称为“泰勒主义”或“福特主义”的“科学方法”还有一定道理,因为流水线上可能只需要不断重复的机械动作,熟练的工人其实变成了大机器的一部分。然而,当把这样的“机械化”的思想用来管理脑力劳动者,再时尚点说就是管理知本拥有者时,被机械化了的大脑和知识都趋于“碎片化”,加上金钱也挤进来一搅和,这还谈得上创新吗?
 
综上所述,最科学的地方也有可能出现“非科学”或“不科学”的行为取向,这肯定是中国政府、媒体乃至全社会必须给予密切关注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科学时报》 (2008-10-31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