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崔雪芹 张行勇 刘银中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10-6 2:8:40
西工大70年“三航”特色铸辉煌
 
[科学时报 崔雪芹 张行勇 刘银中报道]“有什么样的人才,你就有什么样的明天。人才培养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在日前接受《科学时报》记者专访时,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如是说。
 
“欢迎校友们回家!”10月5日,西工大教师代表、与西工大同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同向该校广布海内外的14万余名校友发出的诚挚邀请,感染了前来参加西工大成立70周年校庆集会的每一个人。
 
从姜澄宇的上述“人才决定论”,到早在4年前由张立同主持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填补了该奖项连续6年的空缺,西工大始终践行着自己作为我国国防军工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国家知识创新、科技创新重要力量的庄重承诺。
 
事实上,西工大在盘点自己的科研成就时,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空缺的历史性填补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据姜澄宇介绍,作为研究型大学,西工大在科学技术领域曾创造过一系列“全国第一”。特别是“十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科研项目近6000项,科研总经费逾50亿元;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26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科研主要指标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前10位。学校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任务,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西工大还是为数不多的牵头承担多项国防重大型号项目的高校,主持了100余项国家重大项目,主持和参与了50多项国防工程项目关键技术攻关,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航空,航天,航海。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所大学像西工大这样,集中了中国国防科研教育的重要力量,形成了“三航并举”的鲜明特色。姜澄宇用“抢抓机遇、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跨越发展”,总结了西工大人走过的崎岖又超越常规的发展历程,所描绘的未来蓝图清晰而务实: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8年,西工大建校100周年,向世界一流大学冲刺。
 
过去是未来的注脚。用姜澄宇的话说,西北工业大学脉源三支,是强强融合的结果。其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组建而成)和1952年成立的华东航空学院(由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南京大学航空工程系、浙江大学航空工程系组建而成)。1957年,两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体迁并入校。两校一系在古都西安融合。
 
经过70年的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基础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享誉全国科教界。
 
据介绍,建校以来,西工大已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4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培养了中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博士,有34名博士和教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校友中有3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位将军、6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和3名“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更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在10月5日的庆祝大会上,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二炮兵、空军装备部等部队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37所兄弟院校和45个国防企事业单位发来贺信、贺电。大会由西工大党委书记叶金福主持。校庆大会上,美国马里兰大学校长牟德,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科学时报》 (2008-10-6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