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媒体评论:高校食堂为何讳言“涨价”
 作者:陈新焱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时间:2007-9-4 10:42:33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记者了解到,武汉部分高校食堂在新学期到来时,饭菜价格上浮0.1元~0.5元。对此,某高校食堂经理和省教育厅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一姜姓负责人均解释说,价格调整是为了生存需要,不是涨价(9月3日《长江商报》)。
 
既然是为了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生存压力,那么,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大胆地涨就是了,为何高校食堂不但不能明说,还要找个蹩脚的理由来搪塞呢?
 
检索本年度新闻,但凡涨价,进行得似乎都不地道。前有方便面行业的遮遮掩掩,后有电力部门的悲情哭诉,涨价无一不是打着物价上涨、行业压力增大的招牌。事后证明,这些都不过是趁火打劫的勾当。正是在这一语境下,“涨价”俨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高校食堂“迎风而上”,即便明明是涨,却还要自欺欺人地否认,此中心情当然也可理解。
 
但是,物价上涨的现实却不会因为舆论压力而改变。7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5.4%,实实在在的成本压力当然也会传导到高校食堂中去。在这一背景下,高校食堂调整价格合情合理,但为何名“正”却言又不“顺”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附着于高校的高校食堂和高校一样,属于准公共品。它不但是高校的后勤保障部门,更是无独立经济能力的“穷学生”们的“生命线”——让他们能吃饱吃好是其最本质的功能。
 
但是,我国的高校食堂多进行了市场化改革——高价对外承包。承包经营者利用垄断优势赚取学生的钱财。在这一背景下,高校食堂即便有市场化之实,却因为要承担着公益性的“义务”,想涨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涨了……
 
然而,涨价就是涨价,当价格上涨的成本转嫁到学生头上时,掩耳盗铃无法掩盖其涨价的事实。教育部的三令五申已经证明,强行“压价”于事无补。既然如此,何不正视市场规律,就如同为困难群体设立肉价补贴一样,将转嫁到学生身上的成本以补贴形式消化下来呢?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上海交大限制白领蹭饭 就餐必须凭校园卡
月工资千元? 大学青年教师高收入是假相...
教育部要求稳定高校菜价 学校食堂水电气...
教师来信:高校体制不改 辞职信会陆续“...
美国休斯顿大学正式设中文专业 可授学士...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248个电话投诉高校...
律师考博士生未被录取 状告广东工大乱收费
滇桂高校积极面向东盟合作办学
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70后首进院士候选人名单 年轻人占半壁...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名单
抗议定价高昂 编辑揭竿而起 学术出版界...
8月28日晚将上演红色月全食美景 错过...
网上热议一人包揽一期学术期刊现象
钱少工时长前途渺茫 美国生物学博士后面...
葛世荣出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