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奇思奇迹奇谈 一位顶尖科学家哈拉尔德的科普创作经历
 作者:杨虚杰 来源:科学时报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9-27 6:47:7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如果你吃了鸡蛋,还想看看那只下蛋的鸡的话,那你就来吧”,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邢志忠这样“诱惑”记者进行了这次采访。9月下旬,德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弗里奇在上海、北京等地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

 
让更多中国读者记住这个名字的是2005年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改变世界的方程》一书。当时,这本书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推崇,并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分量的书评。例如江晓原就评论说:科普书当如这样写。这本书出版后,在国内获得了一系列奖项:“科学时报读书杯”科普佳作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以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等。成为2005年世界物理年的一个热点。
 
邢志忠与哈拉尔德著的这本书有着密切关系,1995年至2000年邢志忠在德国跟随哈拉尔德在他的研究中心作研究,回国之后,2002年,他与当时的《物理学报》主编江向东谈起这本书,当时国内已经出版过他享誉科普界的《夸克》一书,江向东大感兴趣,两个人促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出版,并成为主要译者。所以,邢志忠既然先引入了这枚“蛋”,再引见这只“鸡”,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9月24日,记者在高能所采访了哈拉尔德。
 
奇思:编织一个好的故事
 
《改变世界的方程》围绕着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展开。其实从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已经建立起来,近100年来,关于相对论的科普书很多,这本书除了内容的新颖——“是关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诸多方面的一个新颖的概述,其主旨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现代物理学”(作者语)外,最吸引人的是这本书的形式。作者犹如爱因斯坦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一样,在这本书中让牛顿、爱因斯坦和一个当代的理论物理学家哈勒尔穿越300年的光阴,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见面交谈。有意思的是,虽然时间上有着种种不可能,但空间上却是完全可能。例如,牛顿与爱因斯坦相见于伯尔尼的克拉姆小巷49号,这是爱因斯坦创作相对论的地方。这种真实与不真实的交替进行,让读者感到有趣。并且理论物理学家哈勒尔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他在叙述与牛顿和爱因斯坦交流的种种细节时都有现代学者的痕迹。比如开始的时候,他放弃去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留下来与牛顿交谈。其中的许多“过门”都表现了现代学者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在采访中,哈拉尔德没等记者问起,就说道,他这本书的形式是仿效伽利略1632年出版的《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的形式,而他在10岁左右时就看了这本书,他对这种用对话的方式讨论自然与物理的书非常着迷,也觉得有趣,而且,伽利略的这本书曾经在欧洲非常流行。
 
有意思的是,因为他对爱因斯坦比较熟悉,也写过关于爱因斯坦的书,所以,他在塑造爱因斯坦时尽量尊重历史事实,而牛顿离我们的时代比较久远,有一些创作的成分。
 
当记者告诉他这种形式在话剧中常常被采用,并且他的这本书中有场景还有人物的性格刻画时,他起身打开电脑,找出了由这本书改编的剧本,德国汉堡的一个剧团把书中的一部分改成剧本上演,剧的名字就叫《牛顿、爱因斯坦和哈勒尔》。这本书在德国很受欢迎,现在除被翻译成中文外,还被译成英语、意大利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和日语等。
 
哈拉尔德的这本书1988年在德国出版后,连同他的另外一本非科学的书《逃离莱比锡》(写他从东德到西德的经历),被德国前总理科尔看到,由此非常赏识他的才华,并邀请他作为政府顾问。
 
奇迹:写科普书的收入买了慕尼黑的房子
 
在采访之初,我们有非常主观的看法,哈拉尔德写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是什么契机让他开始写的?记者认为一定会有挺崇高的说法,但是,哈拉尔德的讲述却出乎意料。
 
原来,在写作此书前,哈拉尔德的《夸克》一书已经出版。那本书非常成功,在全球被翻译成27种文字。哈拉尔德成为德国科学界为数不多的创作科普著作的著名教授。《夸克》出版后,他与电视台合作,制成电视片《微观世界》,并在片中担任了主持人。这部电视片不仅风靡德国,也促进了图书的销售,因此,他通过科普创作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收入?记者笑着问他。“我慕尼黑的房子有三分之二的钱是这本书付的。”哈拉尔德露出一些得意。
 
邢志忠半开玩笑地说,赚钱肯定会有动力,我们在国内做科普,不仅没有收益,还要被说成不务正业。
 
因为《夸克》太成功了,因为有了好的口碑,所以他写科普书不用事先找好出版社,也不用出版社约稿才写,而是他想写就写了,因为出版社和书店了解他讲故事的才能。
 
哈拉尔德目前已经写了六七本科普书,正在写的一本是关于基本粒子的,依然是对话的形式,人物除了牛顿、爱因斯坦,还多了海森堡和费曼。将在明年秋天出版。
 
这样高产的科普作家,可能不仅仅是因为经济效益吧。
 
奇谈:我有写科普的天赋
 
哈拉尔德告诉记者,他写作《改变世界的方程》一书,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其间还包括他要应付学术工作。“我写得很快,通常我一天就能够写40页。”
 
这样的写作速度,是否有什么奥妙,就像文学家通常很难说出创作方法一样,我们的追问也没有什么成果。
 
但是他告诉记者,他知道非科学界的普通人接受科学的方式是什么样的,知道非科学界的普通人接受科学的语言是什么样的,所以,他的作品就受欢迎。
 
其次,他说,他是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写科普。记者想起在他书中的前言中写道:任何一个为普通大众撰写科学著作的人,都必须仔细地斟酌讲什么,不讲什么。也许,个中深意只能科普创作者自己体会了。
 
邢志忠曾经说,《改变世界的方程》一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由一流的科学家所写,而国内一流科学家写科普的人太少了。在采访的最后我对这句话表示了怀疑,哈拉尔德则说,“我想,我有写科普的天赋。”科学家写科普也是要天赋的么?哈拉尔德说,现实中,他并不擅长讲故事,但是他会把科普书写得很好看。
 
哈拉尔德·弗里奇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慕尼黑大学教授。早年就学于东德,1969年移居西德,在慕尼黑获得博士学位。曾经工作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欧洲核子中心,1980年受聘成为慕尼黑大学终身教授。他与诺贝尔奖得主穆瑞·盖尔曼合作多年,共同为量子色动力学做出了意义深远的奠基性工作。他在大统一理论、味相互作用理论、中微子物理等许多领域都具有原始创新的重要贡献。他的科普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十分广泛,其中《夸克》和《改变世界的方程》的中译本拥有众多读者。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广东启动全国科普日活动
科普坐镇闸北 启动创新新引擎
小小科普员田间显身手
中国科协 07西部科普工程批准资助项目...
有人帮我在中国做科普吗?
“欧元之父”的经济学科普
全国科普日:北京2000青少年同做有趣...
法国企业参加“科普大篷车”计划
9月20日《自然》杂志精选
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项目公布
新一轮“浦江人才计划”资助名单出炉
华裔科学家崔征发布新型癌症免疫疗法
潘建伟小组量子态远程克隆研究再度入选国...
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发布 北大清...
华人科学家王明波荣膺“澳总理科学奖”
《科学》:火星有水证据可能被掩埋在熔岩...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