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中国教育报:“高材生逃学”值得三思
 作者:陈亦冰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7-9-25 11:7:10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湖南籍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尹日强,开学前夕突然失踪,迷雾团团,现在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原来他难以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只能选择逃学,在网吧度过了稀里糊涂的45个小时。一个家里贴着满墙奖状,获得过全国中学物理竞赛一等奖的优秀学生,怎么会在香港这个国际求学平台上败下阵来?
 
刚进大学,春风得意的尹日强一口气选了7门课,没料到一考试竟有两门课得了D,此后他加倍用功,成绩也无起色。完全不同于内地的教育理念,风格迥异的大学教学方法,让在题海战术中久经考验的尹日强无所适从。过去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高材生,现在却发现仅凭聪明和勤奋无济于事,心理失衡便不可避免。
 
善于应试,却不善于自学、不善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正是许多像尹日强一样的高材生进了大学以后“聪明”不再的原因之一。教育是要把人教“活”,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和信息,来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现在有些学校,只热衷于教会学生考试、竞赛,不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那么,在实战中败下阵来是迟早的事。
 
在外求学,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学会人际交往。尹日强赴港以后,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就怕家人问他学习成绩;也不大和同学沟通,总觉得成绩不好矮人三分。不善于沟通,害怕与别人交往,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是许多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也是应试教育埋下的又一“隐患”。从家长的“无微不至”,到中小学老师的“精心喂养”,现在突然变成大学的“无为而治”,强烈的反差令大学生们一时无所适从。于是,逃避就成了他们最无奈也是最简便的选择。逃课、逃学只是一种逃避表现,沉溺网络也是一种逃避表现,甚至出家、自杀,何尝不是一种极端的逃避呢?
 
尹日强事件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学校在安排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而家长也要在关心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情,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尹日强事件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三思。
 
更多阅读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南师大学子中秋寄感恩信 “天堂家书”感...
教育部禁令难行 大学生房客催生“居民房...
中青报:大学生卖肉为啥不可思议
三峡大学获本年度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开赛 为奥运设计...
美邦国际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启动 全国招募...
留学基金委 中国大学生赴英实习项目重要...
陕西将招聘1813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
老外马凯文:我给中国大学挑毛病
北大清华人大三所在京院校试点取消公费研...
9月20日《自然》杂志精选
仅次于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07年拉斯克奖...
《自然》:“宽容失败”还是改进评估系统
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项目公布
中国驻美外交官:美国大学排名的背后
PRL:最新研究颠覆中子电荷结构传统认识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