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资料贴吧 科学家 实名举报 E-print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澳科学院院长专访:中国应在温室气体减排中吸取发达国家教训
 作者:丁蕊 来源:北京商报 发布时间:2007-9-12 17:4:5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亟待面对的问题,在此次诺贝尔奖得主北京论坛上,众多专家对此都发表了不同的个人观点。澳大利亚科学院院长库尔特·兰贝克在9月11日的论坛上发表了题为《能源与环境的关系:从恶性循环到良性循环的转型》的演讲,会议间歇,记者继续就温室气体减排中各国家须如何面对的问题,对兰贝克进行了专访。
 
记者:按照《京都议定书》的约定,发达国家在2050年之前,要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1990年的50%。目前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库尔特·兰贝克:所有国家都关注这个事情是最重要的,排放和能耗永远不可能平衡。排放可能永远大于能耗。我们关键不是看实现了百分之多少的减排数据,而是要看有多少人正在认真做这个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在温室气体减排中,发达国家最急需面对的问题是什么?特别是中国应该如何面对?
 
库尔特·兰贝克:我们不是说发展中国家不能排放温室气体,但我认为他们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他们应从发达国家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如果中国不能完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不仅对中国有害,对周边也有影响。但今天上午得知中国已经从中学到了许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很高兴。
 
记者:企业在改善环境方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库尔特·兰贝克:在改善环境方面,企业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由于企业更注重经济利益,制定具体的产业政策变得更加重要。澳大利亚最近推出的碳排放交易计划对中国可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就是政府为企业污染排放设立限额,并分配给企业相应的指标。
 
如果企业的排放超过其排放限额即可从其他企业购买指标,这种通过企业可以购买排放指标的办法能让政府的控制费用最小化,并鼓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措施来控制排放,比如罚款或者降低信用度等。
 
记者:上个星期的APEC会议上发表了《悉尼宣言》,中澳之间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作为参与者,您如何看待中澳两国的合作?
 
库尔特·兰贝克:对中国和澳大利亚来说,我们有共同的利益,要采取行动来防止无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损害。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全球问题,单边行动会使一个国家处在经济上的不利地位,这对这个国家的政府是不能接受的。
 
过去几周在APEC会议期间也得到很多进展。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包括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包括要建立一个中澳水资源研究中心、清洁煤的合作项目、提高发电的效率以及对碳的捕获和存储。
 
E-mail推荐
相关新闻 当周新闻排行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哈罗德·克罗托发表...
哈罗德·克罗托:纳米结构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崔平主持...
诺奖得主卡罗·卢比亚获授北京工业大学名...
20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开幕
沃尔夫奖得主杰尔:我有一位中国笔友!
环保绿色闪亮2007诺奖群英会
身体力行促节能减排 沃尔夫奖得主步行上班
基金委公布07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
基金委发布07不予资助项目提出复审申请...
9月6日《自然》杂志精选
第41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金获得者...
美国年底可能放宽中国人赴美签证限制
媒体评论:大学新生何以遭遇“第22条军...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行榜遭《科学》质疑
07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开幕 本网专...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