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黄群/编译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发布时间:2008-5-7 11:10:17
德国马普学会同“精英大学的合作与竞争”
 
2008年1月14日,《明镜》周刊刊发了德国马普学会主席彼得·格鲁斯接受记者采访的访谈录,主题是“同精英大学的合作与竞争”。德裔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布洛贝尔(Blobel)与其他8位著名德国研究人员联名发表文章,就所谓“无法解决的马普问题”指责被誉为“德国研究一颗明珠”的“马普学会”有可能成为德国大学跻身于世界顶级大学序列的障碍。文章指出,除了马普研究所之外,德国的大学从来没有成功地培养出能与其势均力敌的“精英”对手。因而呼吁将马普研究所尽可能地融入大学之中,并认为只有这样德国的后备人才才能真正从马普学会的权威科学家那里受益。
 
马普学会主席彼得·格鲁斯(Peter Gruss)(以下简称格鲁斯)就上述文章接受了《明镜》周刊(以下简称《明镜》)的专访,主题是“同精英大学的合作与竞争”。访谈内容如下:
 
《明镜》:您为布洛贝尔(Blobel)先生及其8位同事的谴责感到震撼吗?
 
格鲁斯:对马普学会的批评是经常出现的。实际上,我的前任早已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我在就职马普学会主席时也就此发表过专门意见。现在这个问题被再次提出来,事态又发展这么大,而且是在目前这个时候发难,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德国正在经历一次大学制度的深刻变革,使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振奋,当然,这种变革也震撼着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公民。在德国,科学研究的价值突然被提得很高很高了,这首先是“杰出计划”的功劳。
 
《明镜》:您对“无法解决的马普问题”没有同感吗?
 
格鲁斯:事实完全相反。我们从不做有损于大学的事,反而一直在为他们服务。我们有约90%的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着大学的教授工作。
 
《明镜》:我知道他们有“教授”或者“名誉教授”称号,可是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不知道这些。
 
格鲁斯:他们中间至少有30人在大学里任全职;马普科学家每周为大学提供的授课时间总计为2900多个学期周学时。另外,马普学会还加入了70%的“杰出集群”和50%的“研究生院”。这表明我们已经充分完成了自己的职能。现在“杰出计划”范围内进行的“呼吸道研究”项目已取得了巨大成功,其功劳当然要记给新建在那里的一个马普研究所。
 
《明镜》:那么,他们的所谓“循环怨气”又该如何解释呢?
 
格鲁斯:这一点,我不知道,但愿不是出于嫉妒才好。然而,无论怎样说,马普研究所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设施,而许多地方的大学是没有这些设施的。
 
《明镜》:正在进行中的“杰出计划”能改变这种状况么?
 
格鲁斯:“杰出计划”只是迈出的第一步,但仅此还不够;9所“精英大学”对德国而言似乎多了一点点。
 
《明镜》:如果这只是第一步,那么又该如何看待下一步呢?
 
格鲁斯:现在,各州已经清楚地看到,应该按照大学生的人均投入对“精英大学”的经费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为迄今为止,大学仍片面地过于依懒“第三者经费”,这种“短期资助”可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绝对不能满足长期规划的需求。因此,大学的发展必须依靠各州的财政预算。
 
《明镜》:应该不仅仅是一个“钱”的问题吧?
 
格鲁斯:是的,还有“结构”问题。首先要弄清一个问题:大学虽然可以产生尖端成就,但并非是在“所有的”领域。若说需要人力,我们不妨扩大比较的范围,大学与随便哪个马普研究所相比都不存在“人”的问题。尽管人们仍然会说,这种“钱”在其他领域还是缺乏的。
 
《明镜》:大学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要平均分配经费吗?
 
格鲁斯:大学的问题在于要敢于塑造“特色”,而过去他们却缺乏这一勇气。
 
《明镜》:马普研究所把自己理解为“新研究”的萌芽和结晶,可是,至今显然没有实现其全部的辐射力,即使某所大学跻身于国际“甲级队”。你们还缺乏些什么呢?
 
格鲁斯:倘若你的这个问题是“能否按照‘马普模式’建立大学呢?”那么我的回答将是:为什么不呢。如果认真研究我们的决策结构、招募程序、内部的质量监督机制等等,那么大学就一定能“看会”一些事情。倘若你的问题是“是否将马普学会融入到大学里就会更加有效?”那么我将明确地回答你:“不”。
 
《明镜》:把马普研究所当作“特别状态的大学研究所”来推动,真有那么困难?
 
格鲁斯:我们有一个有别于大学研究所的原则,我们的原则是不断针对新的研究领域、聘用新人、建立新的研究所(室),而关闭每个负责人退休后的研究所(室)。这种灵活性大学是根本做不到的,因为大学肩负高等教育重任,并且必须保证其毕业生有宽泛的学科覆盖性。所以,我的明确意见是马普学会与大学只能“合作”,绝不能“融合”。“融合”只会破坏马普学会原则,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整个马普学会研究的衰败。
 
《明镜》:在卡尔斯鲁厄不就出现了“融合”吗?因为与那里的马普研究中心“融合”而出现了一所“精英大学”。
 
格鲁斯:首先要明确的是,目前在那里只是一种更为深入的“合作”;也许它们会把“融合”确定为一个“远期目标”,对此,我暂时不做评论。其次我想说明一点,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和研究中心合作经费的一半来自马普学会的预算。
 
《明镜》:如您所说,在德国“把顶级研究所融入大学”是不可想象的,可是为什么在美国就可以了呢?他们的顶级研究所都集入在大学里,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或者斯坦福大学。
 
格鲁斯:首先,必须强调一点,你说的这两所大学都是私立大学,他们得到的研究经费要比整个马普学会的经费还要多许多倍;其次,德国人很少有“认捐”习惯。
 
《明镜》:德国也不乏亿万富翁啊!
 
格鲁斯:不错。令我特别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已经成功地在18个月内募集了3.5亿欧元作为马普学会“杰出基金”使用。这表明我们也可以在德国募捐,但是,远没有在美国那么容易。德国人经常会问:为什么要我捐助?而美国人却会问:我为什么不呢?
 
《明镜》:把一切都推到“钱”上是不是太简单了?好像美国研究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与德国的差距并不太大。
 
格鲁斯: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其他区别。美国大学给他们的校长与德国完全不同的自由空间和几乎毫无限制的权力。因此,大学可以很容易地建立新研究所,他们自己的预算内已经有足够的经费了,所以,美国大学很顺利地就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此外,在美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里,很多教授几乎整个学期都没有1节课,例如洛克菲勒大学,布洛贝尔先生就是在那里搞研究的。我很惊讶他会发出那样的呼吁。我敢断言,他在洛克菲勒大学每周的教学任务不会超过2个学时。
 
《明镜》:而在德国,马普学会却要承担一部分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对吗?
 
格鲁斯:是的。马普学会担负着4000多名博士生的指导任务,这在世界上也是相当独特的。这足以表明,我们不仅要搞研究,而且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
 
《明镜》:那么,马普学会为什么不能像洛克菲勒大学那样也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呢?
 
格鲁斯:我就是要再次声明这一点,作为一个“科学组织”,马普学会是争取不到“博士学位授予权”的。
 
《明镜》:筹建中的“美因兹马普研究生中心”也没有吗?
 
格鲁斯:在美因兹,我们最后想到了借助于“杰出计划”这个办法。该“中心”项目是由大学和马普学会共同承担的。在这里我们希望大学与当地马普研究所能在某个领域各具其鲜明的特色,而且在世界上也要有足够的显示度。例如聚合化学领域,美因兹在这一领域已经是世界一流的了。
 
《明镜》:为什么不同时解决“博士学位授予权”呢?
 
格鲁斯:我们不能突破现行“没有大学就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法律原则。这个问题在美因兹马普研究生中心也确实存在。
 
《明镜》:美因兹仍将是唯一一个这样的“中心”吗?
 
格鲁斯:我们当然有兴趣在其他地方也能建立这样的“中心”。
 
《明镜》:例如与柏林怎样?文教部长联席会议主席、柏林文教部长佐尔纳(Jürgen Z?觟llner)正在制定柏林大学如何同研究中心和马普研究所一样参与未来超级大学竞争的计划。
 
格鲁斯:佐尔纳先生刚好也在想继续做我们在美因兹正在做的事,即参与“杰出计划”。而让我们真正担忧的是,一旦“杰出计划”接近终了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明镜》:马普学会将来还会在德国建立新的研究所吗?
 
格鲁斯: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我们的预算每年只能增长3%,其中通货膨胀因素和提高工资又至少要占去一半,所以用于创建新研究所的经费还会是很紧张的。
 
《明镜》:在国外还有新的马普研究所吗?
 
格鲁斯:不管怎样,我们在美国已经得到了1.9亿美元经费用于在佛罗里达州建立一所新的马普研究所。顺便提一下,这证明马普学会的成功是得到全世界公认的。
 
《明镜》:下一个会在哪里开发呢?
 
格鲁斯:我们已经收到了不少来自欧洲的询问。但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德国必须有相应的继续发展措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