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应用踏入出版行业以后,出版界便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计算机化时代。其中变化最大、受影响最深的,恐怕就要数科技期刊了。传统的手工稿件登记,数据输入,人工照排和机器纸张印刷,装订成刊发往世界各地的程序,正在逐渐甚至已经被计算机数据库稿件跟踪,计箅机排版,因特网上发表论文和期刊所代替。网上投稿、审读电子校样(PDF)、签署电子出版协议书(Publishing Agreement)以及网上订购电子抽印本(Offprint)等等,均已成为国际上众多一流出版社为其作者与读者服务的新式手段,也是出版社之间彼此实力展示的新标志。这中间,计算机排版、电子校样,以及随之而来的因特网上的电子出版/发表形式,意义尤为重大。这个出版的计算机化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学术交流手段,更新了信息交流的形式。最重要的是其交流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是传统的手段无法比拟的。
目前,国际上电子出版的形式正日趋多样化,但整体而言,电子出版的交流平台大部分仍由出版社所掌控,由各学术团体和个人拥有的平台和网站只占少数,完全自由公开、免费出版的交流平台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星星之火,是否可以燎原?只有时间才能奉告。就目前西方出版社掌控的电子出版市场而言,其科技期刊的电子出版形式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电子出版的内容各个出版社之间也有不同的差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出版速度和质量,丰富出版的产品内容,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内容的更好的服务。
单就一篇论文而言,现在网上的出版形式按时间顺序的先后大致可分为三种:
速度最快的一种,是论文一旦被刊物接受,几天之内便可在网上发表。这类期刊大多对出版速度要求较高,出版速度快是其办刊方针之一,也是突出的“卖点”。稿件通过审议并由主编接受之后,文章的电子原稿马上就在出版社登记入册,当天即可发到排版车间,也就是机房。操作员通常只对文件稍做处理,便可以在期刊的网页上登陆,成为公众可以阅览的出版物。目前有这种服务的期刊尚是少数。但其最大的优点是出版速度非常快,原稿从作者的个人知识财富转化为正式出版物,供大家共同交流鉴赏,其间的转换由过去的几个月变成了短短的几天。这种电子出版形式的不足之处是对原稿的质量要求很高,否则快速发表的文章中错误不断,会让学术交流的质量大打折扣,功亏一篑。
速度稍慢一些的是在网上发表的校样经过作者修正后的文章。原稿要经过排版,校样审阅和改校样等步骤。这类电子出版物既有较快的出版速度,又有较高的质量,是目前学术交流的“主力军”,也是当前国际上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因为这种文章的发表周期在几个星期以内,比传统的印刷版本的期刊发表周期要短得多,交流的效率也高得多,而且由此产生的电子抽印本(e-offprint)也普遍受到作者的欢迎。文章一旦在网上发表以后,作者几天后便可收到文章的电子抽印本, 比以往的印刷抽印本要快至少两三个月。
相比之下速度最“慢”的,是科技期刊出版中的网上电子期刊。即有卷号,期号,年月和页码的在网上发表的一期学术论文刊物。因为不用印刷、装订和邮寄,这种电子期刊的出版周期比传统的印刷本缩短至少两个星期。如果算上邮递过程,其节约的时间还要更多。此外,除了省时高效之外,电子期刊与印刷本相比,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网上发表的文章中的彩图多是免费的。
上面所讲的三种电子出版形式,在有些刊物上是共存的。比如一本英文期刊的网站里,既有刚刚被接受的新文章,也有作者改过校样的发表的文章,更有已经汇编成册的新刊和陈年旧刊。许多科技期刊都是电子出版与印刷出版并存,即电子出版在先,印刷版本紧跟其后。但也有许多新生的科技期刊,只有电子版,没有印刷本,图的就是文章的快速发表。
总而言之,这些不同品种的电子出版物,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与传播,对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普及,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推动这种信息交流与成果应用,是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之一。做为科技文章的作者,应尽力提高原稿的质量,认真审阅校样,积极地与主编和出版社沟通,及时地回复出版社的问题与要求。这些都将有助于更快更好地让科技文章在网上与读者见面,也是作者责无旁贷的份内之事。
(作者单位:爱思维尔英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