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陈子才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3 6:27:8
结缘科学心亦醉


 
■陈子才
 
1949年9月10日,我中学的英语老师秦希廉教授在他84岁时,给我寄了一本由他编译的《英语短诗精选》,书中有首题为《我决心尝试》的短诗,这首由诗人罗塞蒂写的小诗富含人生哲理:
 
那个说“我决心尝试”的小男孩,
 
他将登上山巅。
 
那个说“我不能”的小男孩,
 
他将在山脚下停步不前。
 
“我决心尝试”每天都能办大事,
 
“我不能”就一事无成;
 
因此你务必说“我决心尝试”,
 
把“我不能”置之不问。
 
在中国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我曾为《60年中华科学情》网络征文写过一文三诗。其中有一首题为《科学缘》的小诗:“五星闪亮六十载,山河锦绣万木翠。昔日农家穷儿郎,科学泛舟觅珠贝。罗布荒漠历艰辛,费城讲台扬双眉。此生无悔到新疆,结缘科学心亦醉。”此诗扼要地描述了我的人生经历。
 
1956年,当我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毕业后,为了不给贫困的父母增加负担,我到新疆八一农学院上大学。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党员,我担任了班上的团支书和系团总支书记,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当时,中科院在新疆筹建新疆分院,即将成立的新疆物理研究所严重缺乏科技人员。于是,从高校和产业部门挑选学生和科技人员,送往内地的高校和研究所深造。我有幸于1958年10月和5名同学到上海化工学院第二无机系学习铀工艺专业(对外称放射化工)。
 
1961年春,我回到新疆物理所;1962年,我调入新疆化学所。这是一个由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先生和他在上海生化所的同事陈善明先生创建的一个研究所。
 
正是在这个研究所,我有机会聆听彭加木和陈善明两位学术前辈的教诲,对我的人生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记得1964年在北京参加中科院工作经验交流会,彭加木先生语重心长地提醒我要拓宽知识面,多学几门技术。同时他兴致勃勃地讲述要为国家寻找钾盐资源,要到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关于1964年由彭加木、梁匡一、陈子才三名科考人员和驾驶员曹世昌共4人组成的小型科考队,在历时35天的罗布泊西南外缘进行的科学考察,新闻媒体已作过多次报道。在这次历尽艰辛的科考中,我们首次估测罗布泊每年沉积大量钾盐,并将论文在1965年全国盐湖学术会议上宣读。
 
这次科考对我的人生轨迹产生过重大影响,我从与彭加木先生的相处中学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还有在困难中的乐观精神。这次科考在“文革”中被诬陷为“盗窃原子弹爆炸机密”,罪名之重,可想而知。因此,彭加木被关押,我被当做“特嫌”受审查,梁匡一被批斗。1981年6月,在彭先生遇难后,新闻媒体在报道彭加木先生时,刊用了我与他的合影照片,这张照片现在彭加木烈士事迹陈列室展出。去年,在纪念他遇难30周年时,《科学新闻》刊登《与彭加木科考罗布泊》一文,随文刊发两张照片,一张是由梁匡一先生拍摄的彭加木先生与我在新疆温宿县盐山的合影(1964年);那张用作刊头的照片,是由彭加木先生亲自为我拍摄的在艾丁湖畔盐泥中取样时留下的脚印。这是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理由有三:一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留在地球最低的艾丁湖滨的脚印,二是这张照片是彭加木先生拍摄的,三是首次刊登的。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心中总是有着诸多的思绪、怀念和自豪!
 
1983年9月,作为中科院公派的访问学者,我赴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化学系进修,在著名的巴恩斯教授的实验室内度过了26个月。坦率地讲,我到美国进修,遇到不少困难,一是年龄偏大,已45岁了;二是我是从新疆去的,无论在洋专家或是中国学者的眼里,眼神中不免流露出瞧不起的目光;三是我出国前仅在一台微机上学过半小时,读过《BASIC语言》一书。而在那个美国实验室里,从做实验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绘图、写论文都使用计算机,我真是有点举步维艰。
 
炎黄子孙心连心,天下华人总关情。组内有一位马来西亚来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张先生,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他在晚上,趁别人不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将每一个软件名称和使用方法对我作了讲解,使我能很快入门。当清华大学等十所高校在美国购买了等离子光谱分析仪器后,派人参加技术培训。他们前来大学参观,我应邀向他们演示如何用绘图仪处理实验数据时,旁观的巴恩斯教授笑着说了一句:“陈先生是一位计算机绘图专家。”我听了,笑了,心醉了。
 
为了科学的进步,我回国以后在全国光谱分析学术会议上作了大会报告,介绍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绘图技术,我应邀在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成都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无锡轻工学院、新疆大学和核工业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等十几个高校和研究院所介绍我的科技成就。我还在新疆独立举办了《计算机绘图展览》,当这个由我个人提供全部展品的展览在新疆科技馆展出前,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匈牙利、韩国和南斯拉夫的专家们均写了贺信或题词。迄今为止,国内尚未有第二人独立举办过类似展览,每当想到此事,心中不免浮起一点自豪。
 
作为分析化学家,我对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十分关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陈毕业合作撰写科普作品。其后,我又写了不少科普文章,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还授予我“微量元素科学先进工作者”称号。
 
我的故乡江苏省无锡市,曾编撰出版了《无锡望族和名人传记》,拙作《科海深潜觅珠贝》收录在续编中,文章结尾有一段话:“四十年来,我在天上脚下没有虚度光阴,科海深潜觅珠贝,回首尚可一笑。每当看到那些鲜红的奖状和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时,深感此生过得太累,但也问心无愧,活得充实。我可以无愧地说一句,我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尽力了!”
 
自强拼搏觅珠贝,结缘科学心亦醉。最后,我以拙作《叶语》诗的诗句作为此文的结尾:
 
我来过,见识了色彩缤纷,
 
我经历,风雨烈日,电闪雷鸣,
 
我奉献,陪伴着男女老少芸芸众生,
 
我是一片叶子,
 
在这个星球上,
 
快乐地留下过身影…
 
(作者系原中科院新疆化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科学时报》 (2011-08-03 B2 文化)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