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工程材料 信息科学 地球科学 数理科学 管理综合
 
作者: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9-10 6:28:4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教授揭盛华接受本报专访——
蜱虫叮咬为何致死率高?
 
□本报记者 潘希
 
从去年至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教授揭盛华已经收治了六七十位因为蜱虫叮咬而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患者。
 
“目前,我们医院是收治这类病人最多的医院。但是,很多患者在就医时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一些病人在转院或回家继续治疗后出现死亡。”揭盛华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
 
今年夏天,我国河南、湖北、山东等多地发生多起人被蜱虫叮咬后出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情况,并引发多人死亡。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也称HGA。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多个国家,如斯洛文尼亚、荷兰、瑞士、挪威、英国及法国等开始出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流行。该病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我们最早发现这类疾病是在H1N1暴发时期。后来逐渐认识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在治疗上如果及时,是很容易通过多西环素等药物治愈的。”揭盛华说。
 
但是,目前我国该病的死亡率高于10%,而美国的死亡率在1%以下,主要是因对此病不了解导致延误病情引起的。
 
“如同艾滋病病毒,无形体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很多病人在送来时就已经有多种感染。”揭盛华说,就目前看到的病例而言,还没有发现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据了解,我国研究无形体和无形体病的科研人员极为稀少,卫生部今年才确定该病名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一些医务人员都没有听说过该病。
 
揭盛华介绍说,无形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立克次体,而立克次体最早在1909年由美国人发现。立克次体在自然界中寄生于蜱和蜱所寄居的动物体内。蜱以吸血为生,人受硬蜱叮咬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概率非常高。
 
此外,根据报道,蜱虫传播的疾病并非只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一种,而且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蜱虫存在。
 
针对这一问题,揭盛华说,无形体只是立克次体的一种,其他还有诸如埃里克体等,同样也通过硬蜱传播和感染人类。埃里克体主要侵染人单核细胞,感染后的症状与无形体相似。
 
“此前,美国和欧洲的病例都是散发,我国这次属于暴发,在同一区域有多人感染发病,并且今年我们收治的病人明显比去年多。”揭盛华认为,这一趋势如得不到控制,未来疫情将更为严重。
 
目前,揭盛华和科研人员已经从感染者的血样中分离出了血清抗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科学时报》 (2010-9-10 A1 要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